石家庄90后姑娘低欲望生活细节曝光:需要新陈代谢的,除了身体还有生活
真正高级的人生,不是欲望不断满足,而是生活有所节制,并对未来有着长期的规划。
作者:王耳朵,来源:王耳朵先生(ID:huangezishiba),经授权发布
先和大家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。
前阵子,我去表姐家做客,没想到让我看到下面一幕:
春夏秋冬的衣物堆满了床铺,有些标签都没剪。
三室两厅的大房,有两间卧室都成了杂物房。
房间的一角层层叠叠的快递盒,有一大半都还没开封。
而这些还是因为我的到来,她提前收拾后的结果。
面对这一切,表姐也有些懊恼,囤积和凌乱正一点点地消磨家的温馨和幸福。
表姐的这种行为,我也深有体会。
我们这一代物质其实没那么丰富,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农村出来的孩子,小时候很多东西没尝试过,当然也不会被满足。
长大后,能自己挣钱,自主支配,或多或少有些“报复性补偿”心理。
加上又想减少“浪费”的负罪感,舍不得扔,东西累积得越来越多。
我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,工作后有一阵子也曾爱上买买买:
便携式投影仪、平板电脑、一些只穿一两次的衣服鞋子……
这些东西不仅消耗着我的精力和财力,而且导致我的生活变得凌乱不堪。
甚至因为更换的衣物足够多,就连续一周不洗衣服,整个人变得懒惰散漫。
这种状态持续了小半年,直到我缓过神来,抛弃了90%的无用之物,才渐渐找回自我。
记得知乎上有一个问题:如何改变自己混乱的人生?
其中一个答案简单却异常醒目:请开始扔东西。
扔掉那些多余的东西,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,让自己不被欲望控制,你的世界就会慢慢变得明朗起来。
最近,石家庄的90后姑娘乔桑火了。
因为奉行“不消费主义”的极简生活,她在微博上发布的短视频被无数网友点赞。
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,一年前乔桑还经历着仓储般的人生。
她曾是个超级购物狂,别人顶多就是血拼,她直接批发。
耳钉、衣服、鞋子、包包成斤成斤地往家运,自己用的不算,还给家人买,同一个款式可以买多种不同的颜色。
想学瑜伽,就毫不心疼地花了2万多元去报班;
想学潜水,就直接飞到菲律宾,花1万多考证。
但是家里堆积了各种已过期的健身卡、按摩卡,直到现在也没用过几次。
……
如此种种,让乔桑的生活变得臃肿不堪。
直到她经历了一次搬家式的断舍离。
她在石家庄买下一套88㎡的房子,过去的东西能不带的就不带,带过来的也进行了二次“舍弃”,只留下必须的生活用品。
最后整个房子里只留下6件家具,靠墙摆放的餐桌椅和沙发旁的大镜子,还是乔桑自己找来木头制作的。
现在,乔桑的生活变得非常简单且便捷。
衣柜里只有几套衣服,除了正式场合,她再也不用费心去挑拣,出门甚至不用背包,只拿一部手机就够了。
曾经她觉得赚钱就是为了花,为了生活方便、提高生活品质,想买的东西就可以买,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种浪费。
而现在她会尽量避免点外卖,甚至会和楼下超市的老板商量好,去买他们每天剩下的没那么新鲜,但也没变质的蔬菜水果。
如今她学会了做饭,也每天坚持自己做饭,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。
以前逛街的时候一定是买买买,现在乔桑在想要买东西前,会先考虑好,这件物品拿回家后,能不能经常使用、会不会又要占据一部分空间。
如今她家里的所有物品,基本上都是每天必用的。
这样不但提升了物品的使用率,自己的生活也愈发丰富起来。
轻装上阵,乔桑发现她做的事情更多了,比如阅读、瑜伽、家务等等。
就像乔桑自己说的那样:
“学会了不持有的生活方式后,对物品的专注度,对自身及人生的理解都会特别清晰,整个人也会感觉特别清爽,很轻松很简单。”
你看,其实生活的丰盈,并不是用加法塞入很多要素,而是不断做减法,用留白为日常生活创造出一万种可能。
看到这里,也许有人会问我,一个人做减法容易。
如果是一个家庭,衣食住行的需求多了,怎么也简单不起来吧?
其实,这是对极简生活的一种误解:极简≠极端。
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家三口的故事。
厦门的建筑师石磊夫妇俩,在一间100㎡的公寓楼里住了整整10年。
石磊从小就是个有点“收藏癖”的人,见着、用着什么东西,旅行纪念品,甚至连一个好看点的玻璃罐都会留着,导致家里空间不堪重负。
2018年,他们的儿子开始上小学,当时家里已经非常混乱,四处堆满杂物。
用石磊的话说:“就好像一片沼泽地,人都埋在其中。”
他们想换房,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。
于是,石磊夫妻做了一个决定:扔东西。
他们连续扔了6个月,丢掉家里起码60%-70%的物件,并且对这个家进行了彻底地清洁和整理。
然后,看到的是宽敞到可以打羽毛球的客厅:
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书房:
还有干净整洁的阳光房:
很喜欢石磊的一段话:
“我发现快到40岁,心态确实会发生变化,我们夫妻俩开始放下了建筑师那种很想要完成某种事情的欲望。生活慢慢进入一个简单的状态,工作、旅行,然后跟家人在一起——这些东西,是我们认为越来越重要的。”
每个人都希望住上大房子,宽敞、自在,但另一方面,又在不断地买买买,囤囤囤,然后这也舍不得扔,那也舍不得扔,让过多的物品,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。
有时候,并非我们生活逼仄,而是自我附加的东西太多。
只有学会管理过度的欲望,自我节制,才能真正驾驭自我,不受内心欲望的控制和摆布,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。
社会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理论:马斯洛的需求层次。
它将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,分成5个层次,其中最高层是自我实现、自我超越。
如果自我实现需求没有满足,即便物质丰富,也会觉得工作意义和生活意义不足,时不时感到空虚。
所以,真正有意义的人生,并非给自己添加耀眼的装饰,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的理想抱负,并努力实现。
我也曾踏入物欲的陷阱,它们带给我的只是短暂的快感,能够让人获得长期生长的一定是精神的富足。
学会断舍离,不但让我的生活空间变得开阔,还让我的大脑,空出了大块的思考空间。
我开始重新审视生活,想要什么,不想要什么,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。
不去纠结穿着打扮,我更关注身体健康,有了锻炼的习惯。
不去追逐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,我开始关心自己的一日三餐,周末能休息的时间也会自己下厨。
不被乱七八糟的社交牵绊,我还有了更多的阅读学习的时间。
仔细算一下,比起断舍离之前,平均每周我可以多看1本书。
然后我还拾起了写作的初衷,从最初几百字的小随笔,到当记者后的职业写作,再到现在几乎每天3000字左右的文章,我坚持了近10年。
陈道明有一句名言:“我认为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,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释放都是容易的,但节制是困难的。因此,生活的最高理想是适度,而不是放松。”
真正高级的人生,不是欲望不断满足,而是生活有所节制,并对未来有着长期的规划。
有人说:
每一样增加的物品,都会增添我们新的疲倦。
对此,我表示一万个赞同。
每一件你拥有的东西,都会占用你的一点注意力和时间,因为我们会研究、购买、清扫、整理、维护、替换、回收这些东西。
你拥有的东西越多,你被他们占有的也越多。
2021年,如果你也愿意给生活做减法,我认为你至少可以从扔掉下面20件东西做起。
或许你还想看
作者简介:王耳朵,一个路见不平,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,上不知天文,下不知地理,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,公众号:王耳朵先生(ID:huangezishiba),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商务合作微信:fushusz(备注品牌),知乎@富叔,头条号、微博@富书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请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
👇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,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
你若喜欢,为富叔点个在看哦